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计委、教育部关于制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乱收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08:13:45  浏览:83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委、教育部关于制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乱收费的通知

国家计委 教育部


国家计委、教育部关于制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乱收费的通知
国家计委 教育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物价局(委员会)、教育委员会(教育厅、局),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做好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1998〕16号)及《国家计委、教育部关于对普通高校毕业生收费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计价费〔1998〕1349号),对高校毕业
生收费等有关政策作了明确规定。但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仍然存在违反政策规定巧立名目乱收费的问题。这些乱收费行为违反了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和国家价格政策,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经济负担,对此,社会各界反映强烈。鉴于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开始,为贯彻落实国务院
有关文件精神,坚决制止针对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乱收费,确保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领导批示,现就制止向毕业生乱收费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有关部门和高等院校要站在讲政治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禁止向毕业生乱收费对于安排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意义。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国发〔1998〕16号及国家计委、教育部计价费〔1998〕1349号文件的规定执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收取国家已明令取消的收
费项目或巧立名目、扩大范围、提高标准乱收费。
二、各地价格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顾全大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不合理经济负担,对本地区及有关部门以前所发文件进行认真清理。凡其收费规定与国务院国发〔1998〕16号文件及国家计委、教育部计价费〔1998〕1349号文件相抵触的
,应予以废止,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做好事后的相关工作。
三、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乱收费的监督检查,把此项工作作为今年治理教育乱收费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对国家计委、教育部计价费〔1998〕1349号文件下发后,仍以各种名目乱收费的地区、部
门和学校,价格主管部门要依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从严查处。乱收的费用要退还学生,不能退还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四、各级价格、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报道高校毕业生收费的有关政策,对认真执行国家收费政策的典型要宣传表扬;对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的乱收费案件要予以公开曝光。
本通知由国家计委负责解释。



1999年6月2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规定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研究生奖学金的规定

1987年12月31日,国家教委


一、奖学金类别及金额
奖学金分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奖学金(以下简称博士生奖学金)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奖学金(以下简称硕士生奖学金)两种。获奖学金者在学期间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并享有公费医疗和生活费。其中博士生的生活费为2820元(人民币)/年,硕士生的生活费为2580元(人民币)/年。
二、设奖学金的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学院、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协和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北京农业大学。
三、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必须是香港的永久居民,即已获得香港地区永久居留权人士。
2.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年龄须在35岁以下。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年龄须在40岁以下。年龄计算:自出生日起到获奖学金当年的9月1日止。
3.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必须取得学士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必须取得与中国硕士学位相当的学位或具有同等学历。
4.申请人可以听、说、阅读及书写中文。
5.申请人要品德良好、身体健康。
6.申请人须获两名在香港的专科院校(限定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学校、香港城市理工学院、香港浸会学院、香港岭南学院、香港树仁学院)任高级讲师或以上教职之学者书面推荐。
四、学习年限
根据就读专业的不同要求,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三年。
五、奖学金的申请及评核程序
(甲)申请
1.申请日期:每年12月1日至次年1月30日。
2.申请地点:香港“京港学术交流中心”代办理。
地址:香港铜锣湾道19--23号建康大厦13字楼。
3.申请手续:申请者须于申请期间周一至周五早上九时至下午五时,周六早上九时至下
午一时,办公时间内亲到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办理申请手续,办理如下事项:
(1)填妥申请表(一式三份)。
(2)缴交:
(Ⅰ)报名费HK$200.00。
(Ⅱ)四张2″×2.5″正面、半身近照(请在照片后写上姓名)
(Ⅲ)两名任高级讲师或以上教职之学者分别写的“推荐书”。
【请参阅三(6)项】
(Ⅳ)下列文件:
A.香港身份证。
B.学士、硕士毕业文凭或同等学历的文凭(应届毕业生可于初步录取后补交)。
C.专业资格、学术论文,著作或发明、专利及研究成果等资料。
D.在大学所学课程的成绩单。
【(Ⅳ)A至(Ⅳ)D项须缴交副本各三份,并请带正本以备查阅】
(Ⅴ)体格检查报告(于初步录取后补交)。
(乙)考试
1.考试时间:每年四月初
2.考试地点:香港
3.考试科目:申请硕士生奖学金者须应考一科报考专业指定的外国语和三科专业相关科
目,均为笔试。是否需要复试由设奖学金学校定。申请博士生奖学金者需
笔试一科报考专业指定的外国语,专业相关科目的考试由设奖学金学校定。
笔试通过后,另外必须进行面试(各科目之考试范围请参阅“招生专业目
录”)。
上述考试的具体时间、地点由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通知。
六、奖学金评核结果及颁发条件
设奖学金学校根据申请人的报名资料、考试成绩、导师的意见及体检结果,综合评核后,决定获奖学金者的名单,并于6月10日前通知申请者。获奖学金者于当年9月入学。获硕士生奖学金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如未能在入学前获学士学位,获博士生奖学金的应届毕业硕士生,如未能在入学前获硕士学位,均丧失获奖学金的资格。
获奖学金者应按时报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报到者,须以书面向设奖学金学校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作自动放弃奖学金论。
获奖学金者,入学后应遵守校规,努力学习。凡因学习、身体或其他原因,学校认为不宜继续培养的,均停止其享受奖学金资格,按学校有关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攻读硕士学位的获奖学金者,如学习成绩优秀,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可向就读学校或其他设奖学金的学校提出继续享受奖学金的申请。
七、获奖学金者在学位修毕后,一般应至少回香港地区工作两年。
八、本规定自1987年12月1日起实行,解释权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为香港人士设立奖学金的招生工作进程表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和要求 负责单位 完成日期
--------------------------------------------------------------------------------------------
| |印刷招生专业目录和有关材料寄京港学术交 | | |
|准 | |内地有关大学 |11月5日 |
| |流中心 | | |
| |----------------------------------------|----------------|----------------------|
|备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 |宣传报道招生消息 | |11月25日 |
| | |新华社 | |
|----|----------------------------------------|----------------|----------------------|
| |组织报名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12月1日--1月30日|
| |----------------------------------------|----------------|----------------------|
| |将报考情况汇总后报国家教委研究生司和外 | | |
|报 |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3日 |
| |事局 | | |
|名 |----------------------------------------|----------------|----------------------|
| |分别将考生报名材料寄有关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3日 |
| |----------------------------------------|----------------|----------------------|
| |寄准考证给考生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2月10日 |
|----|----------------------------------------|----------------|----------------------|
| |成立外语和业务课命题、评卷小组,命题、印| | |
|命题|刷试题并密封机要寄试题给京港学术交流中 |内地有关大学 |3月10日 |
| |心 | | |
| |----------------------------------------|----------------|----------------------|
|考试|组织考试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1日--2日 |
| |----------------------------------------|----------------|----------------------|
| |密封挂号寄试卷给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3日 |
|评卷|----------------------------------------|----------------|----------------------|
| |将考试情况报教委研究生司和外事局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4日 |
--------------------------------------------------------------------------------------------

附件二(续表):
工作阶段 工作内容和要求 负责单位 完成日期
--------------------------------------------------------------------------------------------
| |评卷 |内地有关大学 |4月20日 |
| |----------------------------------------|----------------|----------------------|
|命题|学校将准备面试、复试的名单电告教委 |内地有关大学 |4月21日 |
| |----------------------------------------|----------------|----------------------|
| |教委将复试、面试的地点电告学校和京港学术| | |
|考试| |国家教委 |4月23日 |
| |交流中心 | | |
| |----------------------------------------|----------------|----------------------|
|评卷|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通知复试、面试学生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4月25日 |
| |----------------------------------------|----------------|----------------------|
| |对博士生考生组织面试,也可对硕士生考生组|内地有关大学 | |
| | | |5月15日 |
| |织复试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
|----|----------------------------------------|----------------|----------------------|
| |提出初步录取名单和考试情况总结报告报教 | | |
| |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0日 |
| |委研究生司和外事局 | | |
| |----------------------------------------|----------------|----------------------|
| |发录取通知书给考生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5日 |
| |----------------------------------------|----------------|----------------------|
|录 |将录取结果总情况的复制件寄京港学术交流 | | |
| | |内地有关大学 |5月25日 |
| |中心 | | |
| |----------------------------------------|----------------|----------------------|
|取 |组织被录取者体检,并将体检表寄招生学校 |京港学术交流中心|6月 |
| |----------------------------------------|----------------|----------------------|
| |组织新生入学 |内地有关大学 |9月初 |
| |----------------------------------------|----------------|----------------------|
| |将新生入学情况报教委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 |内地有关大学 |9月20日 |
--------------------------------------------------------------------------------------------


对于内幕交易,美国律师大多是敬而远之的。律师有薄技压身,进可以治国平天下,退可以独善其身,不愿鸡鸣狗盗,城鼠社狐。但律师中也有失足、失手的,著名判例奥海根案便是一例。

该案被告詹姆斯·奥海根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一家公司提供与收购相关的法律咨询服务。按照美国司法部的指控,奥海根知晓收购计划之后,购入目标公司的股票。收购消息公开之后,奥海根随即抛出手中的股票,从中牟取暴利。

美国最高法院认定,奥海根利用窃取的未公开的重大信息买卖股票,“就是通过欺骗而获得优势市场地位。他欺骗了信息的来源处,同时也损害了投资成员。”欺诈通常需要欺诈者与被欺诈者之间有直接联系。奥海根购入的是目标公司的股票,而他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收购公司提供服务,与目标公司并无任何关系。按照奥海根案之前的美国判例,窃取信息者与信息来源方必须有一种“信任”和“保密”的关系,否则不存在内幕交易。奥海根与目标公司并无此关系。奥海根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定下了新的规则,任何人窃取信息后,如果根据此信息交易,就对广大投资者负有披露责任,如果买卖股票之前不披露有关信息,其行为就构成内幕交易。

奥海根判例把反欺诈的理论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美国,将被告的行为定性为“窃取”那可能只是违法。被告只需交出非法所得和罚款,并无牢狱之灾。而被定违反证券法进行欺诈,就要判处其有期徒刑。

美国反内幕交易法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董事和高管等公司内部知情人,如果利用受信关系窃取非公开信息买卖股票,则违反美国证券法反欺诈条款,构成欺诈行为;(2)律师、会计师和投资银行家等中介机构人员,如果利用受信关系窃取非公开信息买卖股票,也违反美国证券法反欺诈条款,构成欺诈行为;(3)任何受信任人利用受信关系窃取非公开信息买卖股票,即违反美国证券法反欺诈条款,而且构成对整个市场的欺诈。

不过,尽管大法官们把反内幕交易法律定得很严,但对奥海根还是网开一面。奥海根一口咬定,他是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上了解到并购消息的。既然消息已经公开,那就不存在内幕消息,没有内幕消息,也就不存在内幕交易。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奥海根到底从何处获得相关信息一事仍然不明,并以此为理由将案件发回下级法院重审。物伤其类,人之常情。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也不例外。

从结果看,美国律师并没有被奥海根判例所吓倒。到2011年4月,美国又有律师陷入内幕交易案。美国联邦检察官起诉马太·克卢格尔犯有内幕交易罪。克卢格尔先后在三家律师事务所工作过,其间窃取关于并购信息,倒卖目标公司的股票牟取利润。三家律师事务所是克拉瓦斯、威尔逊和世达,其中克拉瓦斯是百年老所。克卢格尔这样的青年才俊,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合法发财,但居然也要长期从事内幕交易,实在是出人意料。

说起来,都是资本市场搞乱了人心。律师吃大苦,流大汗,经常一盏孤灯到天明,但收入远比投资银行雇员的要少。这就让律师心中很是不平衡,其中有些人便要铤而走险。温饱思淫欲,贫寒起盗心。“贫寒”是相对而言,对于金融业人士来说,贫寒绝对不是饥寒交迫:薪酬百万美元之下都属贫寒。

克卢格尔从事内幕交易并非偶一为之,17年前在克拉瓦斯律师事务所暑期实习期间,他便开始窃取内幕交易信息,但一直没有暴露。克卢格尔非常狡猾,从不利用其工作中直接涉及的信息倒卖股票,而是悄悄地进入律师事务所的计算机系统,搜集其他同事所做的并购业务的相关信息。得到信息之后,克卢格尔先是将信息传给一位同伙,再由该同伙将信息传给一家经纪证券公司的雇员,由这位雇员买卖股票。为了保密,克卢格尔传递内幕信息时,只使用公用电话和预付电话卡联系。克卢格尔的内幕交易之所以败露,是因为那家经纪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很多问题因此而浮出水面。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如果没有人举报,如果没有人卧底,内幕交易是很难被发现的。中国证监会工作人员涉嫌不法行为的案件中,也是因为有人告发,而且是夫妻反目,端出了最隐秘的情况。否则,很多事情可能永远不为人知。

对于内幕交易,一些国家的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2000年到2007年间,英国31%的公司并购交易之前,市场股票价格有异动,2008年该比例仍然高达29%。但英国查出来的内幕交易甚少,其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愿认真去查。

从技术层面看,证券交易所最了解股票交易的移动,可以提供重要线索,挖出内幕交易人。但证券交易所按证券交易量收取费用,而内幕交易有助于证券交易量,符合证券交易所的根本利益。证券交易所自然缺乏立查内幕交易的动力。证券交易所既要盈利赚钱,又有监督责任,这就有了不可调和的利害冲突。美国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之后,已经把监管职能分离出去,移交给新成立的自我监管组织美国金融监管局。但即便如此,证券交易所仍然在第一时间掌握证券交易的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证券交易所配合,证交会和金融监管局打击内幕交易也是力不从心。当然,证券监管机构对内幕交易本来就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如果监管机构真的有心打击内幕交易,完全可以向证券交易所派驻监管人员。当然,派驻监管人员并不等于有心监管。如果监管机构无心监管,即便在证券交易所有派驻人员,恐怕也是流于形式。

在美国内幕交易和操纵都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法》反欺诈条款10(b)。可以说,操纵是内幕交易的继续。但上文所述,美国法律网开一面,明文允许某些操纵行为。从美国法院的判例看,美国法官通常也不愿认定操纵。证交会和美国司法官员也不愿多管闲事。既然可以放过许多操纵行为,那么从逻辑上说,打击内幕交易的理由便比较弱。内幕交易只是顺手牵羊——中国有“顺带不为偷”的古训。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