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3:20:53  浏览:803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土资源部 监察部


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通知

建房[2010]1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房地局)、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环境厅、国土资源局)、监察厅(局):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以下简称“10号文件”)印发后,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为巩固房地产市场调控成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10号文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严格实行问责制

  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房地产市场实际,立即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国发〔2010〕1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加大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已印发实施细则的地区,要根据最近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整和完善。房价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城市,要在一定时间内限定居民家庭购房套数。住房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二、完善房地产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

  加强对土地增值税征管情况的监督和检查,重点对定价明显超过周边房价水平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和稽查。利用房地产价格评估等手段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二手房交易中订立“阴阳合同”等偷逃税款行为的查处。加快推进房产税改革试点工作,并逐步扩大到全国。

  三、切实增加住房有效供给,全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严格住房用地供应和住房建设年度计划的管理,加大对各地2010年住房建设计划和用地供应计划实际完成情况的督查考核力度,切实落实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供地计划。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增加居住用地的供应总量。各地要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加快建设进度,强化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全面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认真落实支持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税收优惠政策。

  四、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住房交易市场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经纪机构炒买炒卖、哄抬房价、怂恿客户签订“阴阳合同”等行为。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闲置、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拖延开竣工时间、捂盘惜售等违法违规行为,要继续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对有上述违法违规记录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暂停其发行股票、公司债券和新购置土地。

  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舆论正面引导

  各地要加快房地产市场和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为群众住房消费和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要积极引导新闻媒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符合国情的住房消费观念和打击违法投机等方面的宣传报道,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部
                              二○一○年九月三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行政单位新旧会计制度衔接问题的通知
1998年2月19日,财政部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根据财政部1998年2月6日发布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行政单位原执行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鉴于新制度下发较晚,单位已按原制度建立1998年新帐,为实现新旧会计制度的平稳过渡,保证新制度的顺利实施,现将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新旧帐务衔接问题做如下规定:

一、凡是1998年帐务核算内容不多的单位,可以重新办理建立新帐工作。具体方法为:
(一)根据年终决算转帐的“资金活动情况表”结合帐簿记录编制年终结算转帐的“资产负债表”(附件一)。
(二)行政单位年终结帐后有关科目内容调整如下:
1.货币资金的结转
将原“经费现金”、“库存现金”科目余额合并转入新制度中的“现金”科目。
将原“经费存款”、“其他存款”科目余额合并转入“银行存款”总帐科目,总帐科目下可按资金的种类分设明细科目。
将原“有价证券(预算内)”、“有价证券(预算外)”合并转入“有价证券”总帐科目。
2.往来款项的结转
将原“经费暂存”、“暂存款”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暂存款”科目。
将原“经费暂付”、“暂付款”、“应返还限额”、“合同预付款”、“借出款”科目余额全部转入“暂付款”科目。
3.其他资产的结转
将原“经费材料”、“库存材料”科目余额合并转入“库存材料”科目。
将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基金”科目余额分别转入“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
4.收入支出的结转
将原“拨入经费”科目余额中属于1997年度的累计拨入经费余额(含1997年经费余额)与“拨出经费”科目中拨付所属单位1997年度的累计拨出经费(含1997年部分)相抵消后的差额转入“结余”科目。
将原“拨入经费”科目余额中属于预拨1998年度的经费仍转入“拨入经费”科目。凡是预收拨入下年度经费通过“经费暂存”科目反映的,应将其转入新年度“拨入经费”科目。
将原“拨入专项资金”科目余额(不含预收1998年部分)与“拨出专项资金”科目余额(不含预拨1998年部分)、“专项资金支出”科目余额之和相抵消后的差额转入“结余”总帐科目,并通过“结余”下设二级科目——“专项结余”单独反映。将原“拨入专项资金”科目中属于预拨1998年专项资金部分转入“拨入经费”科目及相应的“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
将原“拨出经费”(或“经费暂付”)科目余额中属于预拨所属单位1998年度的经费以及“拨出专项资金”科目中属于预拨1998年的专项资金转入“拨出经费”科目。其中属于专项部分应转入“拨出专项”二级科目。
将原“经费包干结余”、“下级上缴收入”、“专用基金收入”、“服务收入”科目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其中,“下级上缴收入”采用转入原“预算外资金收入”的单位,不再重复结转。
5.其他科目的结转
将原“应缴预算收入”、“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余额相应转入“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
将原“个人住房资金”、“缴存公积金”科目余额及相应的结存资金转入单位设置的辅助登记簿。
有关新旧会计科目的转换可参考附件二“行政单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三)根据资产负债表所列各科目余额记入1998年新帐。
(四)将1998年以来发生的会计事项补记入帐。

二、凡是1998年帐务核算内容较多,重新建帐工作量较大的单位,可以办理年中转帐。具体方法为:
(一)根据1997年决算结帐的“资金活动情况表”按本“通知”“一”中第(一)—(三)的要求建立新帐。
(二)于2月份月末日办理1998年各总帐的结帐,结出各总帐帐户的收付方发生额和累计余额。使用多栏式帐簿的,应结出各专栏的累计发生额。
(三)根据附件三“总帐发生额及累计余额衔接表”所列的新旧会计科目本期发生额和累计余额的对应关系,分别按新科目并调整出1、2月份的本期发生额和累计余额,并将有关数字分别记入新帐1、2月份的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和累计余额栏,以及相应的多栏式帐簿各专栏。
明细帐也应根据总帐科目的对应关系相应调整。
(四)单位原帐簿于1998年3月1日起停止使用。做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待本会计年度结束后,与1998年其他会计档案归并存档。
附件:一、资产负债表(结帐后)
二、行政单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三、新旧会计总帐发生额及累计余额结转表

附件一:
资产负债表(结帐后)
年 月 日
编表单位: 单位:元
------------------------------------------------------------------------------------------
资 产 部 类 | 负 债 部 类
--------------------------------------------|--------------------------------------------
科目编号| 科 目 名 称 |年初数|期末数|科目编号| 科 目 名 称 |年初数|期末数
--------|------------------|------|------|--------|------------------|------|------
|一、资产类 | | | |二、负债类 | |
--------|------------------|------|------|--------|------------------|------|------
101 | 现金 | | |201 | 应缴预算款 | |
--------|------------------|------|------|--------|------------------|------|------
102 | 银行存款 | | |202 | 应缴财政专户款| |
--------|------------------|------|------|--------|------------------|------|------
103 | 有价证券 | | |203 | 暂存款 | |
--------|------------------|------|------|--------|------------------|------|------
104 | 暂付款 | | | | | |
--------|------------------|------|------|--------|------------------|------|------
105 | 库存材料 | | | |三、净资产类 | |
--------|------------------|------|------|--------|------------------|------|------
106 | 固定资产 | | |301 |固定基金 | |
--------|------------------|------|------|--------|------------------|------|------
| | | |303 |结余 | |
--------|------------------|------|------|--------|------------------|------|------
| | | | |其中:经常性结余 | |
--------|------------------|------|------|--------|------------------|------|------
| | | | |专项结余 | |
--------|------------------|------|------|--------|------------------|------|------
|五、支出类 | | | |四、收入类 | |
--------|------------------|------|------|--------|------------------|------|------
| | | |401 |拨入经费 | |
--------|------------------|------|------|--------|------------------|------|------
502 | 拨出经费 | | |404 |预算外资金收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资产部类总计 | | | |负债部类总计 | |
------------------------------------------------------------------------------------------
注:本表只填期末数即可。

附件二:
行政单位新旧会计科目余额衔接表
--------------------------------------------------------------------------
原 制 度 || || 新 制 度
------------------------||衔接关系||----------------------------------
科 目 名 称 |余额|| ||科目编号| 科 目 名 称 |余额
------------------|----||--------||--------|------------------|----
经费现金 |收方|| 略 || |一、资产类 |
------------------|----||--------||--------|------------------|----
库存现金 |收方|| 略 || 101|现金 |借方
------------------|----||--------||--------|------------------|----
经费存款 |收方|| 略 || | |
------------------|----||--------||--------|------------------|----
其他存款 |收方|| 略 || 102|银行存款 |借方
------------------|----||--------||--------|------------------|----
有价证券(预算内)|收方|| 略 || | |
------------------|----||--------||--------|------------------|----
有价证券(预算外)|收方|| 略 || 103|有价证券 |借方
------------------|----||--------||--------|------------------|----
经费暂付 |付方|| 略 || | |
------------------|----||--------||--------|------------------|----
暂付款 |付方|| 略 || 104|暂付款 |借方
------------------|----||--------||--------|------------------|----
合同预付款 |付方|| 略 || | |
------------------|----||--------||--------|------------------|----
借出款 |付方|| 略 || | |
------------------|----||--------||--------|------------------|----
应返还限额 |付方|| 略 || | |
------------------|----||--------||--------|------------------|----
固定资产 |收方|| 略 || 106|固定资产 |借方
------------------|----||--------||--------|------------------|----
经费材料 |收方|| 略 || | |
------------------|----||--------||--------|------------------|----
库存材料 |收方|| 略 || 105|库存材料 |借方
------------------|----||--------||--------|------------------|----
| || || |二、负债类 |
------------------|----||--------||--------|------------------|----
经费暂存 |收方|| 略 || | |
------------------|----||--------||--------|------------------|----
暂存款 |收方|| 略 || 203|暂存款 |贷方
------------------|----||--------||--------|------------------|----
应缴预算收入 |收方|| 略 || 201|应缴预算款 |贷方
------------------|----||--------||--------|------------------|----
应缴财政专户款 |收方|| 略 || 202|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方
------------------|----||--------||--------|------------------|----
| || || |三、净资产 |
------------------|----||--------||--------|------------------|----
经费包干结余 |收方|| 略 || | |
------------------|----||--------||--------|------------------|----
下级上缴收入 |收方|| 略 || 303|结余 |贷方
------------------|----||--------||--------|------------------|----
服务收入 |收方|| 略 || | |
------------------|----||--------||--------|------------------|----
专用基金收入 |收方|| 略 || | |
------------------|----||--------||--------|------------------|----
结余 |收方|| 略 || | |
------------------|----||--------||--------|------------------|----
固定资产基金 |收方|| 略 || 301|固定基金 |贷方
------------------|----||--------||--------|------------------|----
| || || | |
------------------|----||--------||--------|------------------|----
| || || |四、收入类 |
------------------|----||--------||--------|------------------|----
拨入经费 |收方|| 略 || 401|拨入经费 |贷方
------------------|----||--------||--------|------------------|----
拨入专项资金 |收方|| 略 || |拨入专项经费 |贷方
------------------|----||--------||--------|------------------|----
预算外资金收入 |收方|| 略 || 404|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方
------------------|----||--------||--------|------------------|----
| || || | |
------------------|----||--------||--------|------------------|----
| || || |五、支出类 |
------------------|----||--------||--------|------------------|----
拨出经费 |付方|| 略 || 502|拨出经费 |
------------------|----||--------||--------|------------------|----
拨出专项资金 |付方|| 略 || |拨出专项经费 |借方
------------------|----||--------||--------|------------------|----
专项资金支出 |付方|| 略 || | |
--------------------------------------------------------------------------
注:“………………”表示与明细帐的衔接关系。

附件三:
新旧会计总帐发生额及
累计余额结转表
--------------------------------------------------------------------
原科目性质| 原科目名称 |本期发生额|累计余额| 新科目名称
----------|------------------|----------|--------|--------------
资金结存类|经费现金 |收方|付方|收 |一、资产类
----------|------------------|----|----|--------|--------------
|库存现金 |收方|付方|收 |
----------|------------------|----|----|--------|--------------
| |借方|贷方|借 |现金
----------|------------------|----|----|--------|--------------
| | | | |
----------|------------------|----|----|--------|--------------
|经费存款 |收方|付方|收 |
----------|------------------|----|----|--------|--------------
|其他存款 |收方|付方|收 |
----------|------------------|----|----|--------|--------------
| |借方|贷方|借 |银行存款
----------|------------------|----|----|--------|--------------
| | | | |
----------|------------------|----|----|--------|--------------
|有价证券(预算内)|收方|付方|收 |
----------|------------------|----|----|--------|--------------
|有价证券(预算外)|收方|付方|收 |
----------|------------------|----|----|--------|--------------
| |借方|贷方|借 |有价证券
----------|------------------|----|----|--------|--------------
| | | | |
----------|------------------|----|----|--------|--------------
|经费材料 |收方|付方|收 |
----------|------------------|----|----|--------|--------------
|库存材料 |收方|付方|收 |
----------|------------------|----|----|--------|--------------
| |借方|贷方|借 |库存材料
----------|------------------|----|----|--------|--------------
| | | | |
----------|------------------|----|----|--------|--------------
|固定资产 |收方|付方|收 |
----------|------------------|----|----|--------|--------------
| |借方|贷方|借 |固定资产
----------|------------------|----|----|--------|--------------
资金运用类| | | | |
----------|------------------|----|----|--------|--------------
|经费暂付 |付方|收方|付 |
----------|------------------|----|----|--------|--------------
|暂付款 |付方|收方|付 |
--------------------------------------------------------------------
续表
--------------------------------------------------------------------
原科目性质| 原科目名称 |本期发生额|累计余额| 新科目名称
----------|------------------|----------|--------|--------------
|应返还限额 |付方|收方|付 |
----------|------------------|----|----|--------|--------------
|合同预付款 |付方|收方|付 |
----------|------------------|----|----|--------|--------------
|借出款 |付方|收方|付 |
----------|------------------|----|----|--------|--------------
| |借方|贷方|借 |暂付款
----------|------------------|----|----|--------|--------------
资金来源类| | | | |二、负债类
----------|------------------|----|----|--------|--------------
|经费暂存 |收方|付方|收 |
----------|------------------|----|----|--------|--------------
|暂存款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暂存款
----------|------------------|----|----|--------|--------------
资金结存类|应缴预算收入 |收方|付方|收 |二、负债类
----------|------------------|----|----|--------|--------------
| |贷方|借方|贷 |应缴预算款
----------|------------------|----|----|--------|--------------
| | | | |
----------|------------------|----|----|--------|--------------
|应缴财政专户款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应缴财政专户款
----------|------------------|----|----|--------|--------------
资金来源类| | | | |三、净资产类
----------|------------------|----|----|--------|--------------
|固定资产基金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固定基金
----------|------------------|----|----|--------|--------------
| | | | |
----------|------------------|----|----|--------|--------------
资金来源类| | | | |四、收入类
----------|------------------|----|----|--------|--------------
|拨入经费 |收方|付方|收 |
----------|------------------|----|----|--------|--------------
|拨入专项资金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拨入经费
----------|------------------|----|----|--------|--------------
| | | | |
----------|------------------|----|----|--------|--------------
|预算外资金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预算外资金收入
--------------------------------------------------------------------
续表
--------------------------------------------------------------------
原科目性质| 原科目名称 |本期发生额|累计余额| 新科目名称
----------|------------------|----------|--------|--------------
| | | | |
----------|------------------|----|----|--------|--------------
|抵支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下级上缴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专用基金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服务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调剂收入 |收方|付方|收 |
----------|------------------|----|----|--------|--------------
| |贷方|借方|贷 |其他收入
----------|------------------|----|----|--------|--------------
| | | | |
----------|------------------|----|----|--------|--------------
资金运用类| | | | |五、支出类
----------|------------------|----|----|--------|--------------
|拨出经费 |付方|收方|付 |
----------|------------------|----|----|--------|--------------
|拨出专项资金 |付方|收方|付 |
----------|------------------|----|----|--------|--------------
| |借方|贷方|借 |拨出经费
----------|------------------|----|----|--------|--------------
资金结存类|经费支出 |付方|收方|付 |五、支出类
----------|------------------|----|----|--------|--------------
|预算外资金支出 |付方|收方|付 |
----------|------------------|----|----|--------|--------------
|专用基金支出 |付方|收方|付 |
----------|------------------|----|----|--------|--------------
|专项资金支出 |付方|收方|付 |
----------|------------------|----|----|--------|--------------
|上交上级支出 |付方|收方|付 |
----------|------------------|----|----|--------|--------------
|调剂支出 |付方|收方|付 |
----------|------------------|----|----|--------|--------------
| |借方|贷方|借 |经费支出
--------------------------------------------------------------------
说明:
1.本表用于新旧行政单位会计总帐科目发生额及累计余额的结转用。
2.本表左方为原《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右方为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科目。黑框内反映新旧会计制度中相关总帐科目对应关系和相关总帐科目的本期发生额与累计余额对应关系。
3.为便于调整帐目,单位在操作时,可将帐簿记录中本期发生额和累计余额的数字填入表中,再按转换后的对应科目名称及数字记入新帐。
4.行政单位应分别结出1、2月份新帐的本期发生额和累计余额。


关于解决“无学历中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意见

国家医药管理局


关于解决“无学历中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的意见
国家医药管理局



中药是一个古老的行业,有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其专业技术的承袭主要靠老药工以师带徒,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他们是中药行业的技术人员,不少老药工身怀绝技,他们的技术经验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宝库,建国以来,因多种原因,中药行业没有形成技术职务系列,他们当中多数
人因为无学历至今没有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这样不仅反映不出他们实际水平,同时也挫伤了中药人员的积极性。由于中药人员政治待遇低、技术待遇低、经济待遇低,致使中药行业人才大量外流,不少青年人不安心中药工作,不愿学习中药技术,对目前中药行业人才短缺,后继乏人的问
题,如不能很好解决;将影响中药事业发展。为振兴中药,抢救人才,解决好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调动广大中药职工的积极性,搞好传帮带,使祖国医药技术后继有人,按照中央“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决定,对这批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应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在不超过各地控制比例和数额的情况下适当宽些,可按照以下条件聘任:
一、曾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发的“老药工荣誉证书”的同志,在栽培、养殖、采收、鉴别、炮制、制剂调剂、储藏方面能掌握一项或二项技术,并具有独特专长者,根据“中药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以下简称任职条件),经考核和评委会评议合格者,根据本人业务技术情况,有资格
被聘为主任中药师或副主任中药师。达不到主任或副主任中药师任职条件者,可以聘为主管中药师或中药师等。
二、1966年底以前凡属高中毕业并连续从事中药工作十五年,或初中毕业连续从事中药工作二十年,根据“任职条件”,经考核和评委会评议合格者,有资格被聘为主管中药师,达不到主管中药师“任职条件”者,可聘为中药师。
三、1970年以前,凡高中毕业连续从事中药工作十年以上,初中毕业从事中药工作十五年以上,根据“任职条件”,经考试或考核合格者可以聘为中药师,达不到任职条件者,可聘为中药士。
四、对获得国家科技一、二等奖、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等奖励的主要完成人以及个别有突出贡献者,可申报评审副主任或主任药师;获国家三、四等奖、部委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二、三等奖,地 (市)一等奖的主要完成人及突出贡献者,可申报评审主管药师,对这部分
人员的技术职务要经评委会评审确认能够胜任并能履行相应技术职务的岗位职责者,方可聘任。
五、由其它渠道,如函院、夜大学毕业或内部系统培训的中药人员,学习中药二年以上,连续工作十五年以上,根据“任职条件”经考试和评议,合格者可聘为主管药师。
六、有些有专门技术的老药工,因聘任比例限制不能受聘,可先评职称,让他们带徒,传授技术。对这部分人员,应给予药龄津贴和享受一定的技术待遇。



1987年8月28日